Monday, 17 March 2008

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《易經》

今日有人談及此哲語,特在網上搜尋一番 :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文\黃深勳

本校推廣教育中心成立之後,辦公室及部份教學場所設在校本部「南院」的幾間教室,南院也因此而略作整修,相較於整修前草木欉生、枯榛敗葉的景象,現在的南院是整齊、清爽多了。整修後的南院門面,我們立了一塊原石,石上刻了一句中華民族最耳熟能詳的哲語: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。這一句話出自《易經》,主要的意思是說:天道運行,四時更替,萬物生養變滅有其恆常持久的道理與規律,周而復始,勁健周全,士君子要取法這種精神,培養積極奮發、勇猛精進的豪情與意志,開創日新又新、生氣蓬勃的人生。

自強不息,是一種人生態度,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。這個道理,貴在實踐。我們常說「為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」,「為學」就是讀書做學問的意思,簡冊布帛上的文字是「書」──小書;人生萬事、社會百態也是一種「書」──大書。讀小書易,讀大書難。讀小書尚且不進則退,讀大書就更加不進則退了。不進則退的意思是沒有靜止不動的空間──要不就是前進,要不就是倒退。「不息」,強烈的警示我們:不能有片刻的懈怠與苟且,否則就會陷於衰退。大至治國平天下,小到修身齊家,莫不如此。

這是中國儒家的哲學,入世而務實的人生觀,用這樣的方式過生活,會有紮實的成就感。每次畢業典禮上,我們都會頒出許多的「學習楷模獎」,其中最令我們佩服的有三類,第一類是年長好學的學生,他們有的高齡八十餘甚至九十歲猶且好學不倦,終身學習;第二類是自強學生,他們是身心障礙的人士,克服種種困難,力爭上游,突破困境的精神,令人敬佩;第三類是以高學歷入學的學生,他們在進入本校就讀之前,就已具備碩士,甚至博士的學位,足以在本校授課擔任教師,卻默默藏身於萬千莘莘學子之中,重拾大學的學習生涯,或在原已專精的領域上再求精進,或涉足原本陌生的學術領域,為增進新知,追求博學而來。這些,都是當代知識分子自強不息的具體表現,都值得鼓勵與肯定。無論你現在是什麼身分、什麼處境,終身學習就是一種自強不息的具體實踐。

[第30期空大校訊] 原文出處 http://lhl.nou.edu.tw/~research/book/book_up/1329/6612.htm

No comments: